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,1985年撤县设市。因盛产陶瓷、花炮,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。
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、中国“国瓷”、“红官窑”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,是“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”和“中国花炮之都”。

—— 中国·醴陵 ——

千年古邑

醴陵之名早于秦始,东汉置县,二千余载未易其名。

南朝文学家江淹曾封醴陵侯,朱熹、王守仁、左宗棠曾在醴陵渌江书院传经布道。历史厚重、科教昌荣,获评“中华诗词之乡”。人文鼎盛、将星璀璨,在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央苏区县和“民国将军县”。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,国共两党将军共296名,其中共产党将军36名,国民党将军260名。李立三、左权、耿飚、蔡申熙、宋时轮、程潜、陈明仁等均属醴陵人,开创了“中国近代半湖南,湖南近代半醴陵”革命历史之说

—— 中国·醴陵 ——

花炮瓷都

陶瓷、花炮两大产业绵延千年,陶瓷有4000多个品种、1500多个国家专利。电瓷占世界市场的30%左右,日用瓷占世界市场的11%左右,陶瓷出口占全国的40%。独创的釉下五彩瓷1915年与国酒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,被誉为“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”。醴陵花炮有14大类4000余品种,4个主导产品是内销鞭炮、出口混合烟花、盆花和小礼花弹。陶瓷、花炮已形成享誉国内外的主导产业集群。依托本市海关、商检、口岸“一站式”联检通关的支撑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新兴产业异军突起,玻璃、汽车零配件、服饰、智能电网、现代物流等初步形成产业体系,是全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

—— 中国·醴陵 ——

湘赣门户

醴陵地处“一部一带”的交汇点,“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”的结合部,是“湖南东大门”的最前沿。市区距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株洲火车站40公里,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。“三高”(沪昆高速、岳汝高速、莲株高速)、“三铁”(沪昆高铁、沪昆铁路、醴茶铁路)在此交织成网,106国道、333省道纵横交错,沪昆高铁在醴设站,渌江500吨级航道直达湘江,是全省率先使用天然气,唯一拥有海关、商检、铁路口岸和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(市)。

—— 中国·醴陵 ——

山水洲城

醴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地貌以山地、丘陵和岗地为主,东北、西南高,东南、西北低。境内风光旖旎,景色宜人,有115处景点,渌江书院、宋名臣祠、吴楚古刹、红拂古墓、状元芳洲、耿传公祠及佛教禅宗曹洞宗发源地云岩寺等名胜古迹均座落于此,“醴北人家”之官庄山水、黄乡民居、枫林印象、沩山古窑等景点成为旅游休闲热点。城市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,仙岳山矗立西南,渌江绕城而过,状元洲静卧江心,山、水、洲、城和谐共生。市区绿化覆盖率达53.08%,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40天,是全省“最干净”的县(市),获评“全国百座宜居宜业魅力县城”。

—— 中国·醴陵 ——

经济百强

2016年,醴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.8亿元,增长8.5%;公共财政总收入50.05亿元,增长11.1%;规模工业增加值351.1亿元,增长8.1%;固定资产投资390.2亿元,增长13.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.7亿元,增长12.5%;外贸进出口总额3.33亿美元;城、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44元、22419元,增长8.5%、8.1%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第73位,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四强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醴陵将坚持“稳中求进、进中求快、快中求优”的总基调,一手抓强基固本,一手抓突围升级,争当全面小康建设、“两型”示范建设、现代化建设的“三个排头兵”,着力打好产业突围、城镇提质、项目攻坚、安全保卫“四大战役”,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。